"); //-->
图:“英飞凌杯”无人机大赛上的两组同学PK问答
高校的人才培养为何要与企业合作?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廖瑞金教授称,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人才培养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它不单单是靠大学(注:当然大学是主导),而是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提高。此次合作中,可以让学生展开更多的交叉学科学习,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门课或几门课的学习,而是以比赛为目标的学习。这次参赛的很多学生是大二大三年级,很多知识还没有学到,但他们通过自学获得了这些知识,诸如控制/电机的知识,还有化学等知识。因此,企业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各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第二,把企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到协同育人。在此次赛事中,英飞凌全程投入;在两天的厦门决赛中,更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通宵达旦地干——你平时要让学生通宵去学习,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这次无人机竞赛把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给调动起来了。尽管目前看这些学生做的作品也许还不成熟,但假以时日,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以后,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提升都将是巨大的。
例如决赛那天早上,令廖瑞金主任印象很深的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两组学生头天晚上熬了通宵,正躺在石凳子上睡觉,大家在旁边说话他们也听不见。这说明大赛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训练,更重要的是对他精神上的影响——锲而不舍地追求一个目标,如果他们用在未来对人生的追求当中,用在他们未来对创新的追求上,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贡献。
因此,教指委参与举办此次大赛有两个目的: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还有创新创业的能力。这样一种方式跟我们过去仅仅是书本上所学的不一样,学生们有这样的一种经历、有这样一个前期投入的过程,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和之后,也能够让学生萌发出很多创新的理念。例如把不同学科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团队,让大家的思维在一起碰撞。比赛之后,学生们对生活当中见到的很多事物,也会产生一些idea(想法)。有了好的idea,可以向高校和企业的大学项目来申请,可进一步创新。这样,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比赛的创新而创新,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这在其他有些领域里已有很好的案例了,例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创业等,就是在改革当中有创新创业的理念。所以社会不可轻视和低估学生的idea,学生们的思想有时候就像天马行空,你看着是胡思乱想,但有时候能产生很好的效益。
企业为何热衷高校竞赛?
很多企业非常关注大学项目。例如英飞凌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大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累计达千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培训、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仅本次无人机大赛投入就达百万元资金。
负责大学计划业务的英飞凌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姚剑波先生称,英飞凌之所以如此大手笔地支持大学计划,最重要的是两大宗旨:第一,鼓励大学生创新,把他们心里的想法带出来,第二,使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升,即怎样通过产品和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出来。
这可以帮助同学们实现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1.智商,即怎样发展技术专业的专长。2.情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团队怎样协作;另一方面是意志力,例如全程九、十个月的竞赛时间,学生需要意志力,需要坚持不懈。3.灵商,指创意创新,怎样有灵感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想象。4.甚至要有体商,就是身体体力,例如7月底厦门很热,有时需要熬通宵,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坚持住。
同时,无人机大赛也体现了英飞凌的价值观。众所周知,英飞凌的使命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
如何避免无人机大赛的同质化?
这几年有很多各种类型的无人机大赛,本届无人机大赛的特色是什么?姚剑波副总裁分析道,首先是创新。第一步,让学生怎样把学到的东西根据要求能够很好的运用,这是最基本的一步。第二步是提出应用的对象是什么,例如进入决赛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其项目是“基于物联网的无人机藻类探测系统”,希望通过无人机、物联网的方式来监测海藻的生长,因为无人机本身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很多方面,再结合他自己学的专业展开。第三步从解决问题方面看,学生们可能有一些创新的尝试,包括团队的协作方面,怎样和过去做得不同?所以创新的种类很广,哪怕有一点小小的改变、做得有一些不同也是一种创新,例如这次要用大赛指定的元器件(如下图),在这个基础上怎样把这些器件用得更灵活,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廖瑞金主任预计,下一届竞赛将在团队的组建上创新。本届的团队组建还比较注重技术层面,例如从自动化、电气等专业上组队,今后要跨学科来组队,把一些学经济、造型等的学生都安排进来,他们有不同的思维。思维不一样,会碰撞出火花,你现在也许看不到,也许十个当中只有一个成功,当然有那一个就够了。
再有,要着眼于未来,希望学生们做得更好。因此今后的难度会提高,例如到自主飞行,怎么让无人机飞得更漂亮。
国内外学生及培养的区别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内地学生的特点如何?姚剑波副总裁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差距,第一个方面就是落地,即现在尽管有很多想法,但是想法怎样通过产品落地是个难点。第二,案例呈现时候的表达能力,比如有20分钟的陈述时间,本土参赛学生讲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没太留意到观众/评委需要看到什么。第三,冒险精神。例如这次大赛中有加分选项,很多学生较为保守,宁可放弃,因为担心机子摔坏;而在国外冒险的较多,挑战大了,失败也无所谓;但如果成功了,就是真正牛了。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到教育体制的改革。廖瑞金主任非常关注香港科技大学,发现他们的学生在以往的竞赛中做出的项目比内地的要强,他们的培养体系是这样的:每个学生都要练,必须要做,要拿这个学分;而我们内地现在的教育体系,学生比赛是二课堂,二课堂没有学分。
因此大学本身也需要变革,要把这种综合实践纳入到本科教学体系中,纳入到学分中,学生自己选项,学生不是为赛而赛,而是为了提升能力来做,学生有什么好的idea就做,做了之后如果遇到一次比赛,就选出一些项目来参赛,这样反而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具体地,今后可以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想法来实行:学生假设拿到了头奖,就可以不搞毕业设计了(注:因已经完成毕业设计了),而是再去想一个创新项目自己去做。
图 决赛选手正在比赛(地点:厦门大学演武运动场)
英飞凌奥地利创新实验室的培训经验
在奥地利Villach市6万人中,有3000多名员工是英飞凌的员工!实际上,英飞凌也是当地最大的外资企业,其业务涵盖整个产品线,包括生产、商务和研发等。其员工中,有24%来自奥地利之外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飞凌奥地利创新中心的大学计划和中国不太相同。据英飞凌奥地利创新总监Wellenzohn Guenther先生介绍,创新中心的培训项目为期一周左右,覆盖从生产到产品本身、到应用,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整个过程。例如8月底为期一周的Summer School是关于数字工业和产品(Digital Industry & Products)的话题,第一天会讲数据科学、大数据等,第二天是关于英飞凌的产品本身、数字转型等内容。招收的学生是国际的,通过一周的学习,可以了解英飞凌的新产品、英飞凌的工作流程,以及同事之间是怎么样合作的,创新文化是怎样形成的,还有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之间是怎样相互交往的。
另外,奥地利也有与国内类似的学生比赛,英飞凌会提供一些硬件,学生通过运用这些硬件来提出一些应用实例,最后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展现他们作品的成果,但没有最后的现场比赛环节。
对此次中国的无人机大赛,令Guenther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可以聚集到一起,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可以互相看到对方作品的情况,还会锻炼到学生的演讲能力。此外,中国的参赛选手都非常有热情,有自主的motivation(动机)。最后,学生们也是非常享受整个比赛的过程,相信未来会对这两天的比赛印象非常深刻。
哪类学生最受企业欢迎?
姚剑波副总裁称,第一是工作激情,这是非常重要的,表明愿不愿意学。因为从大学本身的知识学习,到企业去应用,之间有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就是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才是真正的专业知识。专业很重要,但是前面两条是一个基本的保障,然后才是专业。例如也许我们的技术很好,跟客户沟通时,一般是听客户怎么讲,客户的问题在哪;有的人尽管很有技术,但到客户那里后指指点点,显然就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人与人沟通、解决问题这些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会有机会进入英飞凌?姚剑波副总裁自豪地称,英飞凌在同行中是发展领先的公司,因为是德国技术,英飞凌的产品追求零缺陷的质量,所以在业界口碑一直很好。另外,英飞凌也是“2016大中华区最佳职场”[注1]之一,是当年半导体行业唯一上榜的公司,可见也是职场人士理想的工作场所。
英飞凌会把许多学生作为人才储备,对一些优秀毕业生会定期跟踪。因为此前,确实有些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没进入英飞凌,但是两三年以后加入英飞凌。此外,英飞凌有“全球管理培训生项目”,即招募一些优秀的硕士应届毕业生进入该项目。
多年来,英飞凌与大学开发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许多教授、老师的互动和口口相传,也给英飞凌的本届竞赛做了很多推广,所以这次竞赛活动取得的效果比上次更明显。
这一计划主要从三个层面着眼:
1.提升学生创新技能
2.提升教师和学校科研能力
•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英飞凌与7所高校共建8个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在电力电子、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以及智能制造等多个战略新兴领域共同研究开发创新技术和应用,共同推动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设立教授创新专项基金。2014年起,英飞凌设立教授创新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高校学者的创新研究,内容涵盖LED照明,太阳能,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等多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已累计支持了近20个教授创新基金项目。自2016年起,英飞凌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设立英飞凌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创新项目),支持大学学者在电动汽车以及半导体技术这两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研究创新。
•设计并参与高校课程。
•每年在覆盖的中国高校中设立或参与40多门课程
•提供电力电子教学整体解决方案(IGBT书和教案;实验套件及配套实验说明书指导书视频)
•设置汽车电子MOOC 课程
图 厦门大学的无人机大赛旗帜
3. 打造产学研生态圈,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英飞凌积极打造英飞凌产学研生态圈,组织最新的技术研讨会,邀请高校学者与产业伙伴齐聚一堂,将高校的科研实力与企业实践需求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此外,为加强本土企业技术人员实力,英飞凌于2014年,与同济大学和天津大学联合成立了两个汽车电子技术培训中心,面向本土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器件到系统的培训,迄今为止累计300多名企业工程师参加培训,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半导体器件知识。2017年英飞凌在上海海事大学成立了电力电子培训中心,为本土产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英飞凌无人机大赛的参赛学生,但愿就像英飞凌公司的中文寓意一样:英才飞翔凌云之上!
[注1]:该榜单是由卓越职场研究所(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这一全球性的研究、咨询和培训公司发布的
图 “最佳创新奖”
图:决赛队的队长/学生代表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图:无人机大赛颁奖地: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