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特尔等微处理器公司几年来已经不把主频作为衡量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指标。MIT大学教授Arvind博士近日来华授课时指出:ISA(指令集结构)的效率是由如下公式决定:
可见,单纯追求时钟频率的时代已经划上句号。
在处理器的跑车——DSP领域,主频似乎也是被遗忘的角落。记得在非典那年(2003)秋天,TI公司曾推出了速度为1GHz的C6455,由于正值非典时期,无法为此次重要活动召开北京新闻发布会,因此还郑重地快递给媒体记者新闻资料。ADI为此也闻风而动,推出了高速率的DSP。但是时隔3、4年后,似乎这些DSP大腕在速度赛跑上睡起了大觉。在6月19日的TI 2007开发商大会上,TI首席科学家Gene A Frantz解释道:我们要把时钟的速度跟产品的性能分开,两个相关但又不完全直接相关。摩尔定律说每两年集成电路上的集成数量可以增加1倍,Gene也发现了“Gene’s Law(金氏定律)”,基本原则是每18个月芯片的功耗会减低一半。TI在2004年的时候发现,DSP用摩尔定律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用速度来界定性能的关系已经开始动摇了。因此,TI从设计的架构上来弥补,比如采用多核。
另外,与其工艺带来的进步集中在增加速度,倒不如说这样的工艺用在更高的集成上,也就是说在一个芯片上有ARM、DSP、加速器,还有以太网的接口、USB接口……这样得到的整体性能比单纯增加速度的效果会更好,这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产品卓越的性能。因此,TI的OMAP、达芬奇等新产品就是基于这样的构想而诞生。
另外一个性能的提升是通过低功耗,更先进的制程可以做出更多的集成电路,用这样的集成电路使整个芯片的功耗降低,这是集成性能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嵌入式处理器厂商多年来也在主频的提高上见效甚微。例如MIPS公司与ARM公司在高性能处理器核上拼时,频率很难上升,MIPS公司的发言人解释说,因为P=f*v。频率上升,必然导致功耗的上升。
因此,由性能、功耗、价格取舍形成的迷宫更加扑朔迷离,挑战你的遐想……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