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同仁见谅。)
IP巨擎被收购了
2016年7月18日,软银(SoftBank)宣布,以243亿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8.872元)收购ARM Holdings ,收购价较其上周五的收盘价11.89英镑高出约43%。
这使笔者联想到了一种现象: 某些明星运动员或演员在事业巅峰时刻宣布退役或退出,告别赛或表演时常双膝跪地、饱含热泪。年轻时笔者曾不解,后来一位大哥点拨说,他们往往认为今后的发展可能会走下坡,因此忍痛激流勇退。
寻找下一个路线图?
也许这个比喻对ARM不太恰当,ARM也许还做IP。本文只从ARM易主角度谈。ARM在半导体业有辉煌业绩,从手机处理器开始,到各种控制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可谓无所不包。资料显示,ARM向全球250多家公司出售了800多个处理器许可证,ARM架构在95%的智能手机、80%的数码相机以及35% 的所有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总共销售了超过 200 亿个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财报也显示,ARM近年来财务保持稳定增长。ARM在2013年~2015年分别实现营收7.14亿、7.95亿、9.68亿英镑;净利润分别为1.53亿、3.09亿、4.06亿英镑;利润率分别为21.4%,38.9%,41.9%。
但对于市场或战略人员来说,不是看今天,而是关注未来的3个月、半年、一年、三五年、十年后乃至更长。笔者认为,ARM过去一直在走无人区,有可能觉得下一步发展有些迷茫,例如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增速下降,摩尔定律接近极限,未来的技术路线图是什么?服务器领域已努力三五年,遇到占95%左右市场份额的Intel的壁垒。一句话,能垄断的差不多都垄断了。因此,ARM可能认为今后继续保持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增长,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高度和资本。
例如在6月16日的北京“ARM技术日”上,ARM处理器事业部营销策略副总裁Nandan Nayampally曾说,未来需要找到新的领域,例如公司将不拘于芯片,将渗透到设备的方方面面,因为芯片在物联网中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物联网设备才是大头。
利益角度?
另外在财务上,笔者认为脱欧是一个催化剂。相信ARM和软银的密谈肯定在脱欧之前就进行了,但是脱欧是个重要节点。由于英国脱欧,最佳一段时间投资客们纷纷撤离英国,导致英镑对日元已经跌去30%,英国公司体现出了被收购的价值。
对于很多人来说,再好的价格,被卖掉还是有些可惜。但是从金融或财经角度,如何不是核心,这样的选择也许是合理的。笔者几乎每年会到美国硅谷参加“欧亚媒体回访团(Euroasia Press Reverse Tour)”活动,欧洲媒体人年龄偏大,还常见到七老八十的记者,但他们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到半导体制造的样样精通,堪称提问的队长,一位丹麦老记者告诉笔者,当年欧洲的微电子业非常发达,但后来由于政府不重视,渐渐萧条了。因此,笔者认为,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举足轻重。
值得说明的是,金融和资本的力量的确很重要。金融/财经界往往聚集着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部分头脑。比如我们还不知怎么回事呢,忽然黄金上涨了,*币一夜贬值了,股市变脸了,投资客们又突然像买白菜一样抢购日光楼盘…,而后面一批跟风人,往往只买到一地鸡毛!
英国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相信对资本运作比较在行。有趣的是,前段时间网上盛传ARM的投资人为ARM的起飞苦苦熬了十年,大意是希望中国的投资界也要有足够的耐心。此次,相信抛售ARM也是精明投资人的一个漂亮出手。
ARM核的安全?
假设你是一个25岁的清华小伙子,2015年的年薪是9.68万元,消费后能攒下4.06万元,一家房地产厂商愿意把价值243万元的商品房卖给你吗?当然,你的收入也会一直涨。
ARM有点像这个小伙子。笔者注意到,软银是日本公司,部分业务是手机运营商,估计这些元素又会被关注自主可控的中国“芯”们注意到。
小结
运动员或演员退出后,都开始了新的事业或生活,有的更精彩。也许这个比喻不恰当,ARM并没有退出舞台,只是更换了新的买主。我只想说的是: ARM又将开始新的起航。
据悉,软银看好未来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孙正义/软银的领导下,1990年11月成立的高科技公司ARM,相信在转型升级之后,道路会越走越宽!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